• 法律文件資料庫簡介

    不同於傳統資料庫的內容以特定重要人物的資料為主,法律文件資料庫從一般民眾的觀點出發,收錄發生在台灣社會的各式法律文件,目的在提供一個開放近用的免費法律實證研究資源,供學術研究與民眾查詢。資料庫收錄的檔案分為三大類:人權案件檔案、個別法律文件及特定法律議題。這些法律文件的典藏,不僅為後人留下理解台灣社會變遷與發展的紀錄,也為學術研究提供豐富的歷史素材。本資料庫收錄之資料,若涉及個人敏感隱私,皆會加以隱匿,以在個 人隱私與研究自由中求取適當平衡。

    資料庫收錄的「人權案件檔案」著眼於台灣戰後的重要人權事件,依事件主題分成十大類:政治人權、性別人權、原住民人權、環境人權、醫療人權、教育人權、 司法人權、經濟人權、勞動人權與身障人權。收錄之類別反應資料庫對各種人權面向的關懷。藉由這些人權案件法律文件的公開,資料庫希望吸引更多學者投入相關領域的研究,進而引起民眾的關心與討論,讓台灣的人權觀念能透過不斷的反思,在我們的社會中深化。

    「個別法律文件」收錄範圍包括食衣住行與各式交易活動等人民生活中遭遇的法律事件的文件。資料庫以一般人民的日常生活的角度出發,從人身安全、人格身份、買賣租賃、金融保險、勞僱關係、紛爭解決及法令宣導等面向收錄法律文件資料。這些文件資料有助於研究者從人民的面向,了解生活中法律,而這是目前台灣法實證研究較為缺乏的部份。

    「特定法律議題」收錄台灣民間社會團體在法律倡議的過程中的相關文件,以及戰後台灣中小學法治教育影像資料庫的影像文件。台灣民間社會團體蓬勃發展,許多重要的人權法案都由這些社會團體自力發起,或者與關心議題的立委共同推出,而這些推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相關法律文件,都是相當珍貴的歷史資料。另一方面,資料庫收錄的戰後台灣中小學法治教育的影像,對有興趣了解政府如何形塑人民的法律意識的研究者,是相當有價值的素材。此部份的影像係國科會委託政治大學江玉林教授執行之「建置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實施計畫-臺灣戰後中小學教育的影像反思」所製作。

    本資料庫之建置,起源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於2006年委託台大法律系顏厥安教授及陳昭如副教授執行專題研究計畫,計畫名稱為「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建置計畫」(計畫編號:NSC95-2420-H002-057)。2007年,陳忠五教授加入法實證研究團隊,共同主持2007年的「建置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第一期實施計畫 (I)」(計畫編號:NSC96-2420-H002-029)及2009年的「建置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第二期實施計畫(II)」(計畫編 號:NSC98-2420-H002-010)之計畫。目前,本資料庫已進入第三期,並獨立成為「建置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計畫-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遭逢— 法律文件資料庫建置計畫」(計畫編號NSC 99-2420-H-002-256-MY3),現在由台大法律系陳昭如副教授及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助理教授徐偉群共同主持。

  • 人權案件檔案簡介

    1974到1979年,彰化油脂公司因製程瑕疵,使食用油摻入有毒的多氯聯苯,賣給中低收入人士、工廠與學校烹飪使用後,數千人因此慢性中毒,至今仍飽受後遺症之苦。法院判決製油公司負責人與油行老闆數人過失致人於死罪與傷害致重傷罪… 1986年2月,曹族(今鄒族)少年湯英伸自師專休學後,透過職業介紹所找到洗衣工作,卻因每日工時過長且經常需於深夜勞動,加上雇主壓低工資,他萌生辭職之意,但雇主扣留其身分證,不許辭職,2月25日凌晨,他與雇主發生爭吵與推擠,九天來飽受雇主羞辱的他,殺害了雇主一家三口…他被最高法院以「心狠手辣、泯滅天良,已嚴重危害社會治安…」處以死刑…

    1993年10月,自國中就因被丈夫多次強暴、懷孕生子後結婚的鄧如雯,長期與其家人受到丈夫的凌辱,其妹二人更遭其夫強暴未遂。不堪長期受到身體與精神虐待的鄧如雯,於10月27日當晚,殺害丈夫…鄧如雯被法院判決因心神喪失精神耗弱而殺人,因此處以5年6個月有期徒刑… 上述摘錄的故事均曾在我們的土地上發生過,並引起社會的重大關注。從食品衍生的環境人權、原漢衝突的歷史脈絡,到家庭暴力的殺人事件,我們是否曾駐足反思這些案件在法律與社會上的意義,並從中學到教訓?

    資料庫之「人權案件檔案」收錄戰後台灣社會重要的人權事件。除了上述的案件外,資料庫更收錄台灣民主政治發展過程相當重要的 「美麗島事件」的相關剪報與訴訟文件;另外也有因為反對教育商品化而走上街頭,卻被以違反集遊法遭起訴的「鍾秀梅違反集遊法案」;夫妻財產分配議題引發的大法官釋字410解釋;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與國家法律發生衝突的「司馬庫斯風倒櫸木案」;愛滋患者爭取醫療人權的「關愛之家再興社區案」。 除了上述例示的人權案件檔案外,資料庫亦持續收錄台灣重要的人權案件檔案,希望藉由人權案件檔案相關文件的開放近用,方便研究者運用這些素材從事法實證的研究,並激起民眾對這些人權事件的討論與關注,深化台灣的人權觀念。此外,為了幫助研究者瞭解資料庫收錄的案件的來龍去脈,資料庫也在專題報導中,挑選部份的人權案件檔案,書寫這些法律案件背後的生命故事。

    回到法律文件資料庫簡介

  • 個別法律文件簡介

    您知道過去台灣的身份證「男女有別」,男人用得是淺綠色,女人則是淡紅色嗎?您知道我們熟悉的戶口名簿在台灣的開展,是始自於日治初期嗎?在1905年10月1日那天,平日熱鬧的台南府城,街道上卻是「萬人空巷」,因為幾乎人人都待在家裡,配合日本警察和保甲的全面戶口調查。戶政制度是現代國家在進行治理時不可或缺的一環,身份證與戶口名簿/戶口調查簿上的記載,是國家為了治理人民所作的分類。在台灣人人都背得出自己的身份證號碼,而沒有國民身份證等於沒有了「身份」,沒有登記在戶口名簿的小孩,甚至無法上「國民」小學。這些法律文件,深深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幾乎無法離開這些文件而生活,而我們是否思考過它們對我們刻下了什麼印記?

    金融保險是每個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除了有自助型的「跟會」外,幾乎人人手上都有好幾張金融卡與信用卡。不少人也買了好幾份保險,或者身上背著房貸。我們的生活似乎很難不和銀行和保險公司產生法律關係。但是,借貸不免發生糾紛,尤其是兩千年時各家銀行競相推出的現金卡業務,在2005年爆發卡債風暴後,更彰顯了社會弱勢在現今金融體系下的結構問題。再者,這些卡債族的個案,從一開始借貸的法律關係、到與銀行的協商,乃至最後走上法院更生或清算的程序,也具體而微地呈現了法律文件在現代人的金融關係中無所不在的角色。

    從上述身份證、戶口名簿與金融借貸的例子,我們看到人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件,被各式各樣的法律文件所環繞。「個別法律文件」的目的,在於收錄一般民眾日常生活中接觸之法律文件,以了解法律在社會中的運作實際。因此相較於本資料庫的「人權案件檔案」,「個別法律文件」收錄的並非單一的爭議訴訟案件,而是側重重複發生的法律事件的資料,例如買賣交易、人格身份等人民經常在社會生活中遭遇的法律事件。藉由大量蒐集各種「個別法律文件」,資料庫希望能夠為台灣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與法律互動的過程的圖像,提供基礎的研究資料。

    除了金融保險、以及人格身份外,「個別法律文件」收錄的內容涵蓋人身安全、買賣租賃(如房貸、車貸)、勞僱關係(如僱傭契約書、切結書)、紛爭解決(如民事調解、和解筆錄)及法令宣導等。而為了方便瀏覽及查詢,資料庫在前述的分類之下再劃分細項。例如,人格身份則區分成結婚、離婚、子女改姓、子女監護及扶養費、專業證書、戶口名簿、身份證件、繼承,以及人格身份相關剪報。買賣租賃包含不動產買賣、不動產租賃、不動產其他權利設定等。金融保險則區分成金融機構開戶、金融機構借貸、信用卡、人身保險、產物保險等。而勞僱關係則有定期、不定期、公教人員與外籍移工等分類。紛爭解決則分成調解、公證書、法院裁決與其他途徑。最後,法令宣傳以蒐集政府政策與法令宣導等資料為主。

    回到法律文件資料庫簡介

  • 特定法律議題簡介

    您還記得小時候的法治教育嗎?您了解父母他們在國中小學時,「公民與道德」教授的內容嗎?資料庫收錄了台灣國立編譯館戰後中小學公民教育課本中與法治相關的圖像。公民教育形塑了台灣人民的法律意識,影響法治與民主制度在台灣的運作,從這些圖像,我們可以了解國家權力對國民的法治意識的斧鑿痕跡。在民主深化的今日,公民教育對人民法治與權利觀念的歷史軌跡及其嗣響值得你我持續關注。

    當您生病了,社會卻不願意伸出雙手接納您,您該怎麼辦?因為污名化,愛滋感染者時常受到社會不公平對待,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隱私、工作、醫療、居住、與婚姻和家庭的權利,對他/她們而言卻往往是苛求!資料庫與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合作,收錄愛滋感染者在爭取權益過程中相關的法律文件,希望可以藉此讓人們更了解愛滋感染者的處境,以及所面臨的不平等對待。

    我們每天為了生存而工作,工作佔據我們一天大部分時間,勞動人權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勞工從境內到境外,幾百、幾千哩路的移動,是分離、是鄉愁、也是與生存的拉鋸。 離鄉背景的國際移工的遭遇往往令人鼻酸,而內國勞工由於全球化資本流動的影響,也面臨工作貧窮的困境。因此,資料庫特地與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以及台灣勞工陣線合作,蒐集台灣外籍移工離鄉背井,以及本籍勞工爭取權利的相關文件,讓更多人可以了解勞動人權在台灣的發展。

    「特定法律議題」以不同民間團體為合作對象,透過文件典藏,試圖紀錄台灣民主發展至今,各式人權議題爭取權利的軌跡。「特定法律議題」收錄民間團體倡議特定法律議題所產生的相關文件,例如從事法律倡議的民間團體與政府機關之間的文件往來。這些文件的典藏與公開,有助於大眾了解人民團體對立法以及公共事務的影響與回應。此外,「特定法律議題」亦收錄台灣在二次戰後中小學公民教育課本中與法治相關的圖像,有助於研究者了解國家權力對人民法律意識的形塑。

    回到法律文件資料庫簡介

  • 戰後中小學法治教育影像資料庫

    臺灣戰後的中小學教育,究竟曾經透過哪些圖像,傳遞、引導何種特定的公民意識、國民意識、法律意識?建置「臺灣戰後中小學法治教育影像資料庫」的主要目的,希望經由蒐集、彙整、比較臺灣在二次戰後中小學公民教育教科書章節、文字、圖像的編排,反思過去的國家教育機構,究竟曾經想要以什麼樣「影像」或「直觀」方式來教育社會的新世代,以及想要因此塑造出何種特定的公民意識、國民意識、法律意識。

    「臺灣戰後中小學法治教育影像資料庫」的建置,將有助於擴大理解法律的視域,突破習慣上對於「法律是什麼?」提問的想像空間,轉而能夠以法律與社會的互動、法律機制規訓化國民的角度,來反思法律的作用。此外,「臺灣戰後中小學法治教育影像資料庫」也可以從「視覺」、「影像」的觀點,增進對於臺灣法律秩序的歷史想像、認識、批判,從而可以進一步思索臺灣法律秩序未來可能的開展走向。

    「臺灣戰後中小學法治教育影像資料庫」,係國科會委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江玉林教授於2009年執行【建置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第二期實施計畫-臺灣戰後中小學教育的影像反思】研究計畫成果(計畫編號:NSC98-2420-H-004-008),以及2010年開始執行【建置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實施計畫-臺灣戰後中小學教育的影像反思—法律意識與法律價值的變遷】三年期研究計畫成果(計畫編號:NSC99-2420-H-004-034-MY3)。



本資料庫圖文版權為國立臺灣大學所有©2008 Taiwan Database for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Designed by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建議使用ie8.0以上,firefox 及chrome 瀏覽器 解析度1024*800